近日,富士康突然从印度工厂撤回数百名中国工程师,这事有点蹊跷。苹果官方暂未对此事做出回应,网友热议——是印度“送客”?文化冲突?还是成本算盘崩了?
表面看,技术培训的“断档”,拖累了苹果的印度制造计划。深层原因,则是它戳破了“轻松替代中国制造”的幻想,印度迄今未能培养出真正扎根本土的人才。这些人才!这些工程师是“活的说明书”,带着多年积累的经验。他们一走,技术转移的“魂”就散了。
更打脸的是现实:印度工厂干的,主要还是把中国造好的核心组件“拧上最后几颗螺丝”。那些复杂、有价值的部分,依然离不开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熟练的技术工人。库克也因此夸赞中国工人的“专业技能”,这些不是短期的技术转移就能实现的。
这事件也给那些热衷“供应链搬家”的企业家们泼了盆冷水:产业转移,光算人力差价是远远不够的。 技术工人的深度、产业链的成熟度、文化的适配性,都是硬门槛。轻视了“人”的价值和经验传承,搬到哪里都可能“水土不服”。
锐评: 富士康这一撤,暴露了印度制造的“学徒”困境,也映照出中国供应链真正的韧性——非止于成本,更在于几十年沉淀的“人”与“链”。想掰开苹果这颗“中国心”?没那么容易!供应链的全球棋局,轻视“老师傅”,必栽跟头。